电工实训室里,鄂成龙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。
“这些学员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的学习劲头。”文昌职校电工教师朱老师介绍,鄂成龙每天坚持利用空闲时间到校学习6小时,笔记做得一丝不苟。这种劲头源于他对未来职业的规划:“掌握一门技能,找一个稳定的工作。”
作为武昌区首批新就业群体技能培训的首位结业学员,鄂成龙坦言职业焦虑是自己另学一门技能的主要动因。他意识到外卖行业的体力要求难以持续,急需掌握一门技术。通过参加武昌区职业技能培训宣介会,他选择了文昌职校就业面广、前景稳定的电工专业。“政府兜底的培训让我有了学习底气和就业信心,现在就盼着持证上岗。”
武昌区“新兴学院”的武汉市文昌高级职业学校。
“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灵活性,为新就业群体量身定制培养方案。”文昌高级职业学校叶校长介绍道。为适应新就业群体工作特点,破解工学矛盾,武昌区“新兴学院”创新推出灵活教学模式:时间灵活——学员可预约9:00—17:00任意时段;进度灵活——根据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计划;专业灵活——首批学员中有2人从厨师专业转学电工,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赛道。烘焙专业方老师举例说道:“遇到学员跑单高峰,只有一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时,我们会调整课程内容,确保每次学习都有收获。”这种贴心安排让学员们直呼“暖心”。
武昌区“新兴学院”的武汉市文昌高级职业学校。
“拿到电工证后,我打算先从物业电工做起,未来还要考取更高级别的证书。”谈及未来的打算时,鄂成龙的话语中饱含着期待。
据了解,接下来,武昌区“新兴学院”将陆续有学员取得结业证书。“下一步,武昌区将积极链接企业资源,对接更多用工单位,为结业学员提供精准岗位推荐,搭建从培训到就业的‘彩虹桥’。”武昌区“新兴学院”相关负责人表示,培训补贴解决了经济顾虑,“新兴学院”教学点的专业教师团队保障了教学质量,而新就业群体自身的奋斗劲头则让这一切有了意义。政府、学校与学员三方的共振,让这场转型浪潮共同向幸福奔涌。